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會作者:文:卿娟/圖:卿娟時間:2016-08-23點擊率:
8月18日,我會項目管理處在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對《圈養大熊猫腸道病毒生態學調查與細菌生態學研究》及《大熊猫西氏貝蛔蟲基因組及轉錄組研究》二個項目進行了結題驗收。兩個項目均爲四川農業大學承擔的項目,來自西南民族大學、中國動物園協會、成都動物園等單位的五位專家應邀參加了結題驗收。
《圈養大熊猫腸道病毒生態學調查與細菌生態學研究》項目主持人顔其貴彙報項目情况
《大熊猫西氏貝蛔蟲基因組及轉錄組研究》項目主持人楊光友彙報項目情况
在聽取了項目組彙報後,專家組審閱項目資料,就項目的實施內容進行討論、質詢和項目組答辯。
專家組認爲《圈養大熊猫腸道病毒生態學調查與細菌生態學研究》項目:
1、不僅完成了項目的各項目標任務,還獲得了圈養大熊猫細菌和病毒微生態的相關數據,幷且發現了鏈球菌的兩個新種,爲進一步制定圈養大熊猫的疾病預防控制預警預報方案奠定了基礎;
2、完成了149份大熊猫糞便與67份陰道大腸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敏感性監測,其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88、O18、O4、O158、O164,毒力因子監測和耐藥性監測表明這些大腸杆菌存在潜在的致病性和藥物耐性,爲大腸杆菌性陰道炎和大腸杆菌性腹瀉病的防控提供了參考。
3、比較了圈養大熊猫、野生大熊猫和野化放歸大熊猫在病毒感染、大腸杆菌和腸球菌等方面的差异性,揭示了以上三種不同生境大熊猫在細菌和病毒携帶方面的差异,爲大熊猫疾病的預防控制和野化放歸提出了參考意見。
認爲《大熊猫西氏貝蛔蟲基因組與轉錄組研究》項目:
1、完成了大熊猫西氏貝蛔蟲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幷對整個基因組所蘊含的編碼基因、重複序列、非編碼 RNA 等進行了注釋和分析比較,這些基礎數據的形成爲西氏貝蛔蟲生物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2、運用 RNA-Seq 測序技術對西氏貝蛔蟲整個發育期的蟲卵胚胎期、蟲卵感染期(L2)以及腸道幼蟲 5 期(L5)和雌性成蟲期進行了轉錄組測序與比較分析研究,爲西氏貝蛔蟲基因組的注釋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幷爲從轉錄組水平上分析和認識西氏貝蛔蟲生物學及發生過程,尋求西氏貝蛔蟲疫苗候選抗原和驅蟲藥物作用靶點奠定了基礎。
3、借助西氏貝蛔蟲基因組和發育轉錄組綜合數據平臺,篩選鑒定出了西氏貝蛔蟲無機焦磷酸酶同系物(PYP-1)、GST-1以及Bs-FABP三個疫苗以及分子診斷標示。
專家組一致認爲,兩個項目工作量大,研究難度大,技術路綫合理,手段先進,數據翔實可靠,結果可信,經費使用規範,全面完成了項目計劃任務。獲得的成果對于大熊猫疾病的預防控制、野化培訓,以及對大熊猫蛔蟲病的防治等相關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專家組一致同意兩個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最後,本會項目管理處閆虹處長對兩個項目組超額完成項目計劃任務表示了祝賀,認爲兩個項目都爲相關項目的後續開展奠定了基礎,可繼續深入研究;也感謝在場專家的親臨指導,幷表示本會將繼續在國家相關政策的範圍內大力支持以大熊猫爲代表的瀕危珍稀動物的相關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