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街头巷尾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莫过于垃圾分类。7月1日,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这项在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多年的制度,却在推行前受到不少市民调侃。紧接着又有45个城市列入第二批强制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而成都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毫无疑问也在这份名单之列,成都人民当然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制度对环境和动植物保护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其实作为成都的城市名片,大熊猫早在几年前就向大家发出倡议,提倡大家进行垃圾分类。
因为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农业垦殖活动造成了大熊猫栖息地大量丧失。而垃圾填埋是日常处理垃圾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垃圾填埋场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都不能再用作生活用地。实施垃圾分类后,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从而可以有更多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给人类和动植物提供更宽阔的空间生存和生活。再者,施行垃圾分类后,可减少污染水源和土地,惠及所有的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最后,施行垃圾分类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把垃圾变废为宝。比如回收废纸,就可以保护森林,减少森林资源的浪费;回收厨余垃圾等生物垃圾,就可以变为绿色肥料,让土地更加肥沃。
全新的垃圾分类办法要求仔细检查所有的垃圾,不管是擦嘴的纸巾,吃小龙虾剩下的壳,还是用完的电池,都需要严格分类。这些严格的分类对市民们来说都过于复杂,于是上海市政府聘请了1700名垃圾分类讲师开展了13000次课程培训来指导垃圾分类,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为此开发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序来处理这类问题。这一项制度虽然在开始推行的时候很繁琐,但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世界进步的一大步。
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办法。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通过垃圾分类,我们能够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关注环保问题,从而关注与我们人类生生相惜的广大动植物们。我会秉持促进大熊猫及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与就地保护,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向大家发出积极实行垃圾分类的号召——垃圾早分类,环境分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