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基金会新闻
《大熊猫轮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等4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作者:文:卿娟/图:卿娟 时间:2017-01-12 10:23 点击率:
 

  近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承担的《大熊猫轮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等4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观看了项目成果演示,并进行了质询和答疑。

 


会议现场

 


各项目组代表汇报实施情况

 


各项目组代表汇报实施情况

 


各项目组代表汇报实施情况

 


专家组听取项目组汇报,并查阅相关资料

 

  1、《大熊猫轮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建立了大熊猫轮状病毒感染常规RT-PCR检测方法,并用之作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对照检测方法,评价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2)以大熊猫轮状病毒(GPRV)VP4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 RT-PCR方法,其灵敏度可达1.0×100拷贝/μL,比常规 RT-PCR灵敏度高出100倍。

  (3)用建立的方法对部分圈养大熊猫幼兽出现急性腹泻死亡病例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幼兽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对野生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诊断,发现其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7%,存在于邛崃山系;对圈养大熊猫进行轮状病毒感染调查,发现轮状病毒携带率从11.61%(2015年)上升至27.27%(2016年),呈上升的趋势。

  该项目已发表论文3篇(CSCD),获得发明专利1项。

 

  2、《提高圈养大熊猫种群健康和繁殖能力的技术研究》:

  (1)通过对中毒大熊猫种群的兽医学辅助治疗并采用新型饲养管理模式,在一年的时间里将中毒大熊猫种群的健康和繁殖力恢复到正常健康水平。

  (2)通过对患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大熊猫开展包括血液学、细菌学、病毒学、寄生虫学和病理组织学跟踪研究,确认大熊猫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为动物源性蛋白质过敏。

  (3)根据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大熊猫的发病原因并结合野生大熊猫的生物学特点,成功筛选出以甲硝唑为脱敏药物配合肠道营养液的治疗新措施,对该病的治愈率达到100%(8/8)。

  (4)研制完成的以全植物源性蛋白替代传统动物源性蛋白组成的精饲料饲养模式,不仅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排黏频率由传统的2.28次/月降低到0.06次/月,而且将种群健康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建立了圈养大熊猫饲料安全监测和品质管理体系,确保了大熊猫种群食品安全。

  (5)采用伊维菌素和噻酚嘧啶交替使用的寄生虫病防治新措施,将圈养大熊猫蛔虫感染率由传统措施下的68.18%降低到6.25%。

  该项目已发表论文 7篇,申报专利13项。

 

  3、《竹子与竹笋中植物雌激素含量以及与大熊猫激素相关性研究》:

  (1)首次对圈养大熊猫常食竹子(含竹叶、竹杆以及竹笋)木脂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竹子各个部位木脂素以竹杆含量最高,竹叶其次,竹笋最低。

  (2)系统地研究了大熊猫采食竹叶、竹杆和竹笋期间木脂素的日吸收量及吸收率,其中大熊猫采食竹杆木脂素日吸收量最高,竹叶其次,竹笋最低;同时对应木脂素吸收率采食竹杆最低,竹叶其次,竹笋最高。

  (3)系统地检测了雌性大熊猫一年采食竹叶、竹杆和竹笋期间对应尿液中雌激素含量变化,发现采食竹杆时期与绝大部分雌性大熊猫内源性雌激素启动同步,而采食竹杆大熊猫能吸收更多的植物雌激素,推测繁殖季节采食竹杆有利于促进大熊猫发情。

  该项目发表论文1篇(SCI收录,IF=5.2),培养本科生4名。

 

  4、《雪貂犬瘟热基因重组疫苗对大熊猫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1)课题组采用国产犬用“百司特”犬六联弱毒疫苗和美国产雪貂犬瘟热重组疫苗(PUREVAX(tm) ferret distemper vaccine)分别接种33只和31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健康大熊猫,并对2种不同疫苗接种后各个不同时期血清中抗CDV和抗体动态变化以及疫苗接种对大熊猫的安全性进行系列研究后首次证明:①国产犬用“百司特”犬六联弱毒疫苗对大熊猫是安全的,但无法刺激大熊猫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②雪貂犬瘟热重组疫苗接种对大熊猫不仅安全,而且能够刺激所有大熊猫产生有效保护抗体。

  (2)鉴于大熊猫物种的特殊性和犬瘟热病对大熊猫种群安全的严重威胁,在研究出一种大熊猫抗CD专用疫苗前,课题组推荐将美国产雪貂犬瘟热重组疫苗作为全球大熊猫抗CD的预防疫苗。

 

  验收专家组认为以上项目完成了项目批复中规定的主要任务和指标,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