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川金丝猴的育幼行为研究》等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2013年12月24日上午9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邀请兽医及畜牧专业的五位专家,先后对由基金会资助、成都动物园承担的《蓝鹇等珍稀雉类的饲养、繁殖与分子研究》、《圈养川金丝猴的育幼行为研究》、《圈养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分子遗传学与控制技术研究》三个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听取项目组汇报
三个课题组的成员分别进行了工作和技术研究汇报。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并对各项目结题情况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专家组提问并发表意见
项目组代表回答专家提问
《蓝鹇等珍稀雉类的饲养、繁殖与分子研究》项目主要针对蓝鹇、白鹇、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和白冠长尾雉等雉类开展了饲养管理、繁殖、行为、性别鉴定技术、细胞因子IFN-γ的高表达以及雉科鸟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研究。项目按照要求完成了设计内容,先后完成6篇论文,其中4篇已经正式发表,有一篇发表于SCI收录杂志上,还有2篇已完成,准备投稿。该项目积累了大量雉类数据,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提高雉类的饲养管理水平。
《圈养川金丝猴的育幼行为研究》项目开展的川金丝猴育幼行为观察,掌握了川金丝猴育幼行为的基本特征,这是国内对圈养川金丝猴的首次探索,具有非凡的意义。该项目同时还开展了教育推广项目,《川金丝猴宝宝成长记》展板、《川金丝猴育幼记》1万册宣传手册及其课程的开发。这是超过原有计划部分,对在科研成果向普通公众进行推广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圈养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分子遗传学与控制技术研究》,完成了成都动物园圈养野生哺乳动物常见蛔虫的rDNA第二间隔转录区基因序列(ITS-2)和线粒体基因(COI)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已发表论文5篇(SCI论文2篇),待发表5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1部,参加编写的《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与会领导及专家组经过讨论,对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与了肯定,认为项目组提交的鉴定资料齐全、完整,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都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个别项目甚至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工作报告内容翔实可信,经费使用合理,一致同意三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基金会刘建雄理事长感谢各位专家对项目的认真评审,并希望科研人员继续研究、好好钻研,努力发展保护四川特有濒危珍稀动物。最后,余建秋副园长代表成都动物园感谢基金会对动物园的支持,感谢兄弟动物园和科研院所的支持。表示今后将继续做好动物园的科研工作,继续保持成都动物园在中国动物园中科研工作领先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