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基金會消息

《基于宿主代謝特性分析的腸道元基因組研究—大熊猫模型》等5個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會作者:文:卿娟/圖:卿娟時間:2016-12-06點擊率:

  近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承擔的《基于宿主代謝特性分析的腸道元基因組研究—大熊猫模型》等5個項目通過結題驗收。驗收專家聽取了項目執行情况的彙報,審閱了相關材料,觀看了項目成果演示,幷進行了質詢和答疑。

 

1.jpg
會議現場

 

2.jpg
專家組在聽取項目組彙報後提問

 

3.jpg
部分項目組負責人就專家組提出的問題答辯

 

  1、《基于宿主代謝特性分析的腸道元基因組研究—大熊猫模型》:

  該研究首次采用大樣本、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對圈養的成體、亞成體和幼年大熊猫一年內春、夏、冬三個季節的糞便菌群16S rRNA基因V3區進行454焦磷酸高通量測序,分析了其細菌群落組成,幷比較了大熊猫與其他哺乳動物腸道菌群結構。

 

  2、《中國狼群體基因組學研究》:

  (1)研究了藏狼對于青藏高原缺氧的分子適應機制以及受到正選擇的相關基因,測定了四個高海拔和五個低海拔中國狼個體的全基因組序列,然後通過不同的統計方法 (FST和Δπ) 對基因組進行了適應性進化分析,在高海拔個體中發現84個耐氧相關基因經歷了正選擇。進一步對這些基因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的三個基因 (EPAS1, ANGPT1和RYR2) 都分別携帶有至少一個高海拔個體特有的非同義突變位點,這些突變在35個中國狼個體進行的PCR重測序中得到了證實,揭示了藏狼高原缺氧環境的適應機制。

  (2)通過對34個犬科動物的高質量全基因組數據進行了基因組分析,研究了中國狼與世界上其他狼亞種的進化歷史,以及不同狼和狗之間的基因交流情况。結果發現中國狼和狗之間存在複雜的基因流;新舊大陸的狼和狗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狼按地理分布形成了顯著的遺傳結構,幷在3萬年前經歷了顯著的瓶頸效應;推測狗的直接祖先幷不是現生狼,可能已經滅絕。

 

  3、《大熊猫微衛星標記的染色體定位研究》:

  (1)項目成功用LA-PCR方法獲得了11個微衛星的大片段擴增産物。應用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製備法成功顯示了大熊猫染色體G-帶帶型,且可識別不同的染色體。

  (2)將微衛星標記gp901定位在2號染色體的近著絲粒區域,gp001定位在5號染色體的近著絲粒區域,panda-05定位在9號染色體的短臂端部區域,gp008定位在10號染色體的近著絲粒區域。且這4個微衛星標記不存在連鎖關係,可以組合在一起使用。有7個標記沒能獲得準確定位,用寡合苷酸探針代替進行FISH雜交,發現AC類型的微衛星聚集在大熊猫2號、5號、10號染色體的著絲粒附近和Y染色體的長臂;大熊猫2號染色體的脆性位點周圍也存在大量的AC微衛星序列,且大熊猫2號染色體長臂與熊的1號染色體有很好的同源性。

  (3)項目成功定位了端粒微衛星序列,發現 (TTAGGG)類型的端粒可以作爲大熊猫年齡鑒定的候選標記。

 

  4、《師範類大學生保護教育能力培訓課程開發及實踐》:

  (1)該項目培訓手册和課程內容豐富,涉及生物學背景知識,如:什麽是生物多樣性、共同的健康、生活中的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貿易、動物需求、中國著名的珍稀動物,也涉及到環保生産生活方式,如:流浪猫狗問題及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寵物主人、人性化科學養殖家畜、有機節水農作物的種植,以及環境教育理論,如:環境教育、動物和大自然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如何設計適合年齡的環境教育課程和活動、促進兒童參與、戶外教學、建立聯繫。培訓形式豐富多樣,穿插大量互動和實踐,參與性强。

  (2)該項目共舉行四期,培訓了師範院校學生、保護區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一百五十餘名。項目采用理論和實踐培訓相結合,讓培訓參與者具備保護教育能力,對于環境保護理念的推廣具有重大意義。

 

  5、《熊猫的秘密-上集》:

  (1)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關于大熊猫生活的系列知識,內容全面,畫面生動,講述通俗易懂,是一部有鮮明特色的科普影片。

  (2)結構合理,按上下集框架結構進行設計,上集內容充實生動,知識性强,爲下集留下了伏筆,同時給廣大觀衆留下一個興趣盎然的期待。

  (3)可在傳統媒體上廣爲宣傳,同時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大力推廣,讓更多的受衆瞭解中國在爲保護以大熊猫爲首的珍稀瀕危動物方面做出的努力,幷引導受衆積極向上的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

 

  驗收專家組認爲以上項目完成了項目批復中規定的主要任務和指標,同意通過驗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