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會作者:文/圖:劉怡希時間:2016-08-25點擊率:
8月炎炎夏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太陽産房外,每天都有游客排著長長的隊伍。他們一邊排著隊一邊好奇地議論著:“聽說(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完全不一樣,個子很小的,就像只小老鼠一樣,然後長到那麽大一隻,的確是個很神奇的事情。”
接著,當我們走近育幼室外,又會聽到連連的驚嘆聲,“哎喲,好小哦!”、“這是特製的玻璃嗎?”、“(飼養員照顧幼仔)比人帶孩子都仔細呢!”、“快看有只伸懶腰了!”、“有只在打嗝兒,哈哈,好可愛”……
大批的游客在這裏耐心排隊等候,爲的都是能够一睹“小”熊猫的“芳容”。
而在距離大熊猫太陽産房不遠的一個地方,游客也在不斷地增多,他們都圍在一間玻璃房外認真地看著什麽。
圖中這個“灰撲撲”的小傢伙是小熊猫幼仔,于今年夏天出生,剛剛2個月大。
看到這裏,是不是很多人已經懵了,“小”熊猫?小熊猫?這兩個名字都是一樣的嗎?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小熊猫?關于這個問題,就讓筆者給大家細細道來。
文中提到的第一個“小”熊猫是大熊猫的幼仔,而第二個在圖片中看到的,是小熊猫的幼仔。關于它們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淵源。
“熊猫”這名原本屬�小熊猫,在十九世紀初,小熊猫被人們發現,其面似熊,體型似猫,因而得名。十九世紀末,也就是在發現小熊猫後約半個世紀,人們才因法國傳教士戴維發現的大熊猫皮毛而認識“大熊猫”這個物種。這一時期,因其面胖似猫,體型似熊,大熊猫被當地居民稱之爲“猫熊”,傳教士戴維則稱其爲“黑白熊”。民國時期,大熊猫在重慶展出,它的標牌按照國際流行的書寫格式,從左至右分別用中文和拉丁文標注爲“猫熊”。但在當時,中文的閱讀習慣是從右至左,于是來參觀的人們紛紛把它誤讀作了“熊猫”。從此,“熊猫”這個名字就這樣傳播開來。講到這裏,大家也許已經看出來了,“熊猫(Panda)”這個名稱最早是用于稱呼小熊猫(Lesser panda)的,後來,當人們也開始稱呼大熊猫(Giant panda)爲熊猫時,往往會以爲那是專屬�“大熊猫(Giant panda)”的名稱。爲了區別它們,最先被稱爲“熊猫”的小熊猫(Red panda)只得“委屈地”被改了名字。
怎麽樣,現在大家看到“小”熊猫和“小熊猫”還會傻傻分不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