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大熊貓消息

熊貓媽媽初産體驗大揭秘

來源: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作者:文:尚建華 圖:尚建華、基金會官網、熊貓之家博客時間:2016-01-20點擊率:

  大熊貓第一次生小寶寶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個反應呢?會和人類一樣手忙腳亂嗎?還是自帶母性光環可以熟練地照顧小寶寶呢?


  衆所周知,雌性大熊貓年滿四歲進入性成熟期後,每年的六、七、八、九月是成功受孕的大熊貓媽媽們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時刻。每一位大熊貓媽媽都有初次産仔的經曆,這些經曆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愁,歡喜的總是一樣,而愁的又各有各的不同。對于一些初産大熊貓媽媽的情況,筆者覺得有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種:輕車熟路型


  母性極強的 “娅娅”就屬于這種類型。當幼仔呱呱落地,發出嘹亮叫聲的那一瞬間,她們就會舔去幼仔身體表面的羊水,再輕輕地將其含在口中,臥坐在獸舍的一角,努力調整自己疲憊的身體,想給寶寶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



“娅娅”媽媽爲寶寶做全身按摩


第二種:不知所措型


  這一類的大熊貓媽媽在初産的時候通常略顯緊張,她們想把幼仔抱起來,但又無從下手,也會猶豫著到底是用嘴還是用爪子將寶寶抱在懷裏。雖然在這種情況下的寶寶可能面臨危險,不過不用太擔心,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會給這些大熊貓媽媽一點適應的時間。比如“娅娅”家族的“晶晶”,作爲初産媽媽,第一次還仔給她的時候顯得比較激動,手掌稍微用力過大了些,導致幼仔身上出現了輕微的淤青,但一段時間後“晶晶”媽媽就能很好地將幼仔抱起了。


image003.jpg
“晶晶”媽媽在飼養員的指導下帶仔


第三種:驚恐型


  這類的初産大熊貓媽媽因爲從未見過幼仔嬌小粉嫩的樣子,也未曾聽過幼仔洪亮的尖叫聲,所以第一反應是被嚇得後退,有的甚至還爬上了欄杆。“嬌子”就是這個類型,剛生完幼仔就就嚇得爬上了欄杆,之後也不帶仔。不過“嬌子”媽媽在飼養員較長一段時間的幫助下,最終能完成獨立抱仔任務。



寶寶偎依在“嬌子”媽媽的懷裏吸吮乳汁


第四種:好奇型


  這類的大熊貓媽媽們雖不至于被幼仔嚇到,但也不會馬上對幼仔進行關懷照顧,她們首先對幼仔是看一看,然後摸一摸。看倒是不要緊,然而這“溫柔”的摸一摸就讓在場的工作人員爲幼仔捏了一把汗——幼仔哪經得住這鋒利爪子的微微用力啊。比如“梅梅”初産那年,她的爪子就將幼仔身體刮了一道血口,工作人員因此爲幼仔縫了七針,所幸幼仔最終順利地存活了下來,取名爲“奇珍”。



“梅梅”媽媽幸福的雙胞胎


  大熊貓和人類一樣,初爲人母的時候也有著豐富的情感,在圈養的環境中,她們克服自己的恐懼與陌生離不開每一個飼養員的努力,每一個熊貓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是熊貓媽媽與人類奶爸奶媽們通力合作的成果。願所有的大熊貓媽媽都能與寶寶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