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大熊貓消息

如何守護野生大熊貓賴以生存的家園

來源:林業局作者:時間:2015-03-18點擊率:

16300000291746124581077797832.jpg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綠色時報3月17日報道(記者 劉澤英 通訊員 張玲 張翼)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棲息地問題仍是大熊貓保護工作中最大的難題。


  這給社會發出了一個信號:中國要進一步加強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恢複,爲大熊貓保護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破解棲息地保護難題


  我國大熊貓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大熊貓種群安全得到保障。然而,由于受某些客觀因素影響,我國大熊貓保護仍然面臨很大挑戰。當前,大熊貓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及其引起的種群隔離。


  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與上一次調查結果相比,大熊貓棲息地內幹擾格局總體不變,新的幹擾形式不斷出現。采礦活動在岷山、邛崃山和秦嶺等地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水電開發帶來的影響在邛崃山系日益明顯,旅遊和景區建設在邛崃山和秦嶺不斷增加,路網建設、改造、升級更爲頻繁。幹擾強度整體下降,但局部地區有所加劇,導致大熊貓種群分布區縮減或消失,種群隔離程度進一步加劇。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曆史上,爲拯救野生大熊貓棲息地,林業部、國家林業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建大熊貓家園。1992年,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實施;1998年,啓動天然林保護工程;1999年,開展了退耕還林工程;2001年,啓動實施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又將大熊貓列爲重點保護物種……隨著人們對大熊貓及自然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隨著國家各項相關保護工程的實施,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執法力度的加強,大熊貓棲息地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近年來棲息地面積總體呈增長趨勢。


  然而,這些幹擾因素仍然給大熊貓保護帶來很大阻力和壓力。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分析表明,目前,對大熊貓棲息地造成威脅的幹擾因素有兩類:一是可能對大熊貓棲息地造成持久性或永久性影響的大型幹擾,主要包括:水利工程、礦山、高速公路、鐵路、旅遊景區、較大居民點等;二是影響範圍有限、影響持續時間較短的一般幹擾,主要指在大熊貓棲息地放牧、采藥、耕種、采伐等行爲。


  社會萬物是一個聯系的有機整體。保護一個物種,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國家林業局呼籲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爲大熊貓保護營造良好環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強調,國家林業局將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推進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增建或擴建自然保護區,將更多的大熊貓棲息地納入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中,提高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率。同時,還要提高現有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能力,改善棲息地質量,增加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容納更多的大熊貓。


  打造大熊貓棲息地保護體系


  從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還有33.2%的大熊貓種群和46.2%的棲息地在保護區以外,需要采取更嚴格的保護措施。


  如何拯救這一代表著中國形象的物種,如何守護野生大熊貓賴以生存的家園,成爲當前大熊貓保護工作者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大熊貓保護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棲息地是野外大熊貓賴以生存的家園。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加強棲息地保護管理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保護大熊貓野外種群的關鍵措施。依靠法律手段更好地保護大熊貓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給大熊貓提供一個供其生存和繁衍的家園,成爲大熊貓保護的重要措施。


  曆史上,爲保護大熊貓棲息地,我國林業相關部門曾不斷探索。加強棲息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拯救繁育、進行科學研究等保護工作……從我國第一批以保護大熊貓爲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建立,到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的實施,所有以大熊貓保護爲目標的努力,都爲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奠定了基礎。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全國已建立67處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336萬公頃。四川、陝西、甘肅3省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之間連成了幾個大片的保護區群,爲野生大熊貓種群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從北到南依次形成了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爲主體,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爲補充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體系,使大熊貓的瀕危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實現人與大熊貓和諧共處


  發展與保護始終是一道難解的題,大熊貓保護與人類發展之間的關系亦如是。


  大熊貓分布區地處四川、陝西和甘肅3省“老、少、邊、窮”地區,而這些地方財政收入和居民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當地的自然資源。開發還是保護?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實施大熊貓保護工程,很大程度上會限制當地社區群衆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反之,大熊貓棲息地環境安全得不到保障。


  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胡崇德介紹說,盡管自然保護區具有一定的人口承載力,但有的保護區的緩衝區和實驗區人口密度遠遠超出合理的人口承載範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大熊貓保護工作帶來壓力。


  如何才能實現人與大熊貓和諧共處?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大熊貓棲息地安全?如何既不損害人民利益,又不影響大熊貓生存生活?


  近年來,各級林業部門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四川、陝西和甘肅3省一些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根據周邊社區的實際情況,開展的社區共管工作,將大熊貓保護與社區發展相結合,實現自然保護區外野生動物資源聯保、本地區野生動物案件聯防、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棲息地監管共同推進。同時,與當地社區共同編制綜合保護與發展規劃,幫助社區老百姓解決當地急需改善的基礎生活設施建設問題,建立節柴竈、沼氣池,協助設立小額信貸,解決老百姓購買急需種畜和生産物資等問題,有效緩解了人類發展與大熊貓保護之間的矛盾。各種形式的宣傳,也使老百姓了解了國家保護大熊貓的方針政策,知道了自然保護區所發揮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自己的長遠利益緊密相關,因此自發地加入到了保護大熊貓的行列中來。


  然而,整體而言,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仍然面臨很大壓力。相關專家呼籲,在建設大型工程時,必須按照規定開展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盡量繞開大熊貓棲息地,還野外大熊貓一個完整、安全的家園。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野生大熊貓的家園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與守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與大熊貓和諧共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