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作者:文:鐘婷/圖:鐘婷、網絡時間:2014-02-11點擊率:
早在800萬年前,地球上就生活著大熊貓的祖先-始大熊貓了。那時候,大熊貓的棲息地可比現在大得多。大熊貓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其巴氏亞種的出現,當時大熊貓不僅廣泛分佈於我國的西南、華中、華北和西北十六個省市,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老撾也有發現。但現在大熊貓棲息地分佈特點卻是“少、小、點狀、破碎化,島嶼化”。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大熊貓棲息地急速減少的原因是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區域擴張。氣候變化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所以重點說一下人類活動區域的擴張,它一直是對大熊貓生存的巨大威脅之一。人類跟大熊貓喜歡居住的地方非常相似,要溫度不太冷也不太熱,要有乾淨清潔的水源可任意飲用,清新的空氣可以自由呼吸,肥沃的土壤可以利於植物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數量急劇增長,他們開始努力拓展生活空間,甚至闖入大熊貓的棲息地,砍伐森林,開採礦藏,污染水源。大熊貓的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迫使它們必須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這時,我們的大熊貓突然意識到另外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公路、鐵路的修建早已人為地把它們的棲息地切割成幾十個小小的碎片了!那怎麼辦呢?還是只有搬!現在,大熊貓主要分佈于青藏高原東部山脈,特別是川、甘、陝三省交叉的邊緣地帶,海拔為1500米到3500米雨水充沛的山區,這些都是人類無法輕易到達的偏遠而又崎嶇的地方。
在野外,大熊貓很難遇到天敵。像是金貓、豹之類的動物只會對幼年或是老年的大熊貓產生危險,人類仍然是大熊貓最大的威脅,只有棲息地不喪失不惡化,才能真正地保護大熊貓。退耕還林不是指種植單一的經濟林木,而是要恢復自然的生態面貌,維持棲息地的生態平衡,解決棲息地破碎化,把現有的大熊貓保護區逐步聯繫起來,串點成片。
保護大熊貓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工業化在帶給我們人類繁榮的城市、舒適的生活的同時,也嚴重地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可喜的是,為了維持大熊貓種群數量和品質,越來越多的人們投入到大熊貓的保護的事業中來。相信在人類的幫助下,在未來,國寶大熊貓能夠最終回歸野外,,重新作回它們的“竹林隱士”。
飼養員與圈養的大熊貓幼崽